​心理学论文(15篇)

2024-12-30 17:36 来源:文笔吧 点击:

心理学论文(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理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理学论文1

要发挥广告的作用,就要提高广告的吸引力。而要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就要从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入手。大量的实践证明,消费心理学不仅影响广告的关注度,还影响其宣传效果。就其

image.png

作用与影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心理学以研究人的心理对于某种事物的反应作为对象,涉及范围广。而消费心理学主要研究市场产品营销领域,是指通过对消费者心理需求的研究,对市场营销策略进行调整。心理学应用于市场营销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学科,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具有重要作用。消费者心理学与广告学的结合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当我们在选址房屋装饰的色调时,就会选择一种适合的颜色,阿里增加家庭的温馨感。广告设计要巧妙,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1 消费者心理学在广告中的作用

广告随处可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接收广告的途径越来越多,然而广告的质量却令人担忧。数据显示,虽然大量的广告播出,但受到人们关注的广告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为此,产品的广告设计要符合消费者心理,具有新颖性、独特性来获得观看者的满意,要真正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应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找到消费者的兴趣点,并且广告要短小,并且要持续进行,将消费者的注意力转化为持续的注意。消费者作为主要的参与者,要使其主动参与到消费过程中,引发内心情感参与广告的设计思路中,激发起购买欲望。消费者心理学是针对消费者的特性,将其以广告的形式体现出来。最后,要发挥广告的作用,消费心理学可以帮助消费者将条件转化为成熟的购买行为。广告的核心内容在于其创意,在以往的广告设计过程中,很多广告并为体现出产品的真正特点,让观众茫然。并且很多广告甚至丢掉了主体,存在喧宾夺主的现象。从根本上分析,这一问题就在于没有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没有正确使用消费心理学。消费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可挖掘消费者的潜在的购买动机,从而激发起消费欲望,刺激消费。广告并不是铺张浪费,要做到点上。如脑白金的广告,采用的就是消费者经常看电视的心理,虽然没有找明星代言,但脑白金的广告通过反复播出的方式,长期以往就会影响消费者心理。当然也有未关注消费者心理而让其产生反感的广告。

2 消费心理学在广告中的影响

2.1 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注意度

广告作用的发挥首先要从消费者的注意力上出发,在消费心理学的影响中,广告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说,消费心理学对于广告的作用就在于将特定的对象联系在一起,广告设计的创意的突出就可以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将创意及时,有效的传递出去。再这一点上,广告创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彩色的物体比黑白的物体更引人关注,动的物体比静的物体更引人关注,大物体比小物体更引人关注等。在这些原则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广告的设计要始终把传递产品信息放在首位,竞争也是广告作用凸显的关键。如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广告,就是相关的,肯德基借助麦当劳的力量就可以凸显自己的作用,快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同样的广告还体现在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中,两种产品通过多年的竞争,同样吸引了大量的眼球。很多广告都是通过消费者心理学的研究来提高广告的消费意识。

2.2 促进消费者记忆

我们在研究消费者心理的同时,要关注广告对于消费者的记忆的印象,一个广告虽然引起了注意,但如何不能长时间记忆,最终转化为购买行为的几率并不高。我们从策略角度分析,要使消费者记住广告,并且能够长时间记忆,广告要使用尽量短的语言,很多广告商不能理解这个道理。但事实上,越简短的语言越能够吸引消费者的记忆,并且在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人们不可能记住非常长的广告语言和广告情景。其次,广告语要善于使用韵律和节奏。这会使消费者更富有节奏感,使消费者能够有机会记住。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广告词变得经典,如今年过节不收礼。广告还应使用更多的联想手段,尤其是广告的趣味性,增加趣味性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2.3 实事求是,增强广告可信度

广告之所以很难欢迎,很大程度取决于现实中的广告很多存在虚假成分,让消费者对其它广告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为此,广告要抓住消费者的基本心理,做到实事求是,增强广告的可信度。注重广告的效果,首要问题是不能过分的扩大广告的反应,而是要具有权威性,增强了广告的可信度,使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转化为消费行为。第二,使用消费者体验的方式进行广告的设计与宣传。尤其是当新产品问世时,广告是十分重要的,单纯的宣传很难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广告要适度,做到逐步渗透,这样才能不断的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减少其顾虑。

3 总结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广告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广告的真实性也在受到质疑,要提高广告的质量上,要注重消费心理学的运用,通过消费心理学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发挥消费者心理学在广告中的作用,促进广告的作用发挥。

心理学论文2

【摘要】 本文通过《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结合所学试着从健康人格的概念探究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健康人格形成的因素和条件,探讨了培养健康人格的主要途径,提炼出健康人格概念的核心内容,并巩固了所学课程。

关键词:健康人格 探究 塑造

1健康人格的涵义及标准

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特质的总和,包括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其中,知,是指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知识;情,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情操、情趣;意,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格;行,是指一个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健康人格是指在各方面都处于优化状态下的理想化的人格,是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我 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黄希庭先生认为,自立、自信、自尊、自强这“四自”不仅是颇具我国文化传统的人格特征,也是健全人格的基础。健康人格标准主要有以下体现:

一、正确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较全面地分析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值,为自己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善于改进自己、完善自己。

缺乏正确自我意识的人表现为:自我冲突、自我矛盾,或者自视清高、妄自尊大,或者自轻自贱、妄自菲薄,从而放弃一切可以努力的机遇。

二、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大学生应该能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愉快、满足、达观、开朗的情绪,能够面对挫折和不幸。在不同的场合说适当的话、做适当的事,尽力避免给别人造成伤害。

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应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其思想和行为应跟上时代的发展。应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当自己的愿望和社会需要发生矛盾时,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以求与社会协调一致。要爱护集体,关心社会,热爱祖国。

四、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健康程度,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应当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诚恳、热情地对待他人,尊敬、信任他人。

五、乐于求知创新

乐于求知创新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内容。21世纪需要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生既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又应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使自己符合时代的要求。

2影响人格的因素

人格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的因素。人格的发展以遗传为基础,后天的环境因素却是影响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对自我价值观、自我控制、自信心、时间管理倾向及创造性人格特点等方面的形成与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人格的影响因素有三方面:

一、机体与遗传素质

就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机体与心理特质,这是人格形成的基础。

二、人文因素与环境

文化历史,民族性格,教育活动,家庭社会环境,成长经历,异域文化的渗透都会对我们的人格形成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直接与间接地作用下,就形成我们了对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的潜在判断标准,并形成了我们的做人准则。通过对我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的培养,使我们的审美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形成完满人格的道德特性,以及责任感、荣誉感、进取性、自觉性、自制性、独立性、知识性等品质。

三、生活方式与实践因素

在这三个因素中,机体因素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提供了引诱力,而个体的实践活动把前两者结合起来,使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3培养健康人格的途径

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形成,除了要有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外,还要有健全人格的支持。培养积极、和谐、健全的人格,对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生成和促进作用。那么怎样塑造健康人格呢?

3.1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

一、培养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就是要全面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首先,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塑造良好的性格。性格和人格并不是一个概念,性格包含在人格的概念中,它是人格的核心内容。因此,良好的性格可以增加人们的成功系数。其次,认清自己的气质类型,充分发扬气质的积极面,扩展成功的机遇。

二、培养获取积极自我体验的能力。

积极的自我体验即真善美的体验。真的体验,即成功的体验。在学习和工作中,积极进取,就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不仅可以使我们情绪快乐,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树立自信心,加快成功的步伐。善的体验,即道德的体验。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关注社会,培养正义感和同情心,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美的体验。美的体验可以促使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对祖国的钟情和对人类的奉献。它能催人奋起,催人向上,使之热爱生活,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培养自我实现的调控能力。

自我控制不仅是个体所具备的基本人格特征,而且也是成功人格特质之一。要使自我设计顺利完成,大学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给自己设立一个适当的理想奋斗目标。在设立目标时,要注意正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理想目标。如果目标过高,难以实现,就会使人产生挫折感,在心理上产生消极影响;目标过低,会使人错过许多发展的机会,无法实现自我发展。

四、学会自我激励。

在生活中,有没有激励,人的前进的动力是不一样的。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的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只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相当于前者的3—4倍。别人的激励会使你充满信心,自我激励会带给你无穷的力量。

3.2培养愉快的心境

心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的一种微弱的、持久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心境有愉快的或忧愁的、悲伤的、怨恨的。良好的、愉快的心境可以使人和颜悦色,做起事来轻松愉快,为别人帮忙也很爽快;不好的心境使人脸色难看,对人态度生硬,做事也往往不能获得积极的结果。因此,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对学习、工作、人际交往都十分重要。

3.3培养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

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和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置身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人们可以感到自己为他人所接受、承认,从而认识到自己对他人以及社会的价值,提高自信心。同时,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使自我评价更为全面、客观。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3.4培养自我塑造能力

人有一个最完善的自我调节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而发生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在进行人格的自我塑造,只有当个体的自我塑造能力提高了,健康的人格才能真正形成。一般来说,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形成在初始阶段靠外界影响,但当青少年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判断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特别是自我意识觉醒后,就会自觉地选择,内化外来的健康人格信息,以社会普遍认同的健康人格作为参照系,审查自我人格的局限,发挥自我人格上的优点,克服自我人格上的缺点,进而在实践中运用健康人格的标准来指导、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制力、自我监督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心理学论文3

论文一:浅析软件测试中的心理学应用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的心理因素对活动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很多经济较发达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也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体系,其应用也逐步渗入到各个行业领域内。比如犯罪心理学、软件工程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等。心理学的成功应用在各行各业逐步凸显出来。

但将心理学应用到软件测试领域中的研究是稀少的,在知网上搜索“软件测试心理学”关键词,从查询结果可以看出:近20年中,这方面的论文数量较之其他计算机专业方向的研究是少之又少,与关键词完全符合的论文仅有5篇。这也说明在国内对软件测试的心理研究还不够重视,软件测试中的心理问题容易被大家忽略。大多数程序员、产品经理都觉得只要软件能够通过测试找出bug,并对bug正确的处理,不影响使用即可。

其实,软件测试是软件系统开发中一个重要环节,测试人员在测试时的既定目标、心理因素对测试用例的选择和测试结果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必须要重视软件测试中的心理学问题。

1 软件测试的目的

软件产品在交付使用或发布上线前,都必须经过大量的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等。在梅尔斯所著的《软件测试的艺术》一书中对软件测试是这样定义的:所谓的软件测试,就是一个过程或者一系列过程,用来确认计算机代码完成了其应该完成的功能,不执行其不该有的操作[1]。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对软件测试的定义是: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2]。

根据上述对软件测试的定义可知,测试的真正目的是:发现并修改缺陷、满足用户需求以及优化软件品质。其中bug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产品而非目标。测试人员需要以滿足用户需求为依据去发现更多程序中隐藏的错误,以达到优化软件品质的目的。在心理学中认为,人们的行为特点是有目的性的行为。与无目的性的行为相比两种行为的结果是大不一样的。一般说来,没有目的性的行为无成果而言;而有目的性的行为,才可取得最大最满意的成果。在软件测试开始之前,只有抱着测试就是为了验证需求的心理,才能设计出好的和有价值的测试用例,发现更多的错误;如果测试是为了证明程序很强壮,没有错误,那么就会导致设计的测试用例较为简单,容易让程序通过测试,发现不了或者只能发现很少的错误。

但实际的情况是很多公司在开发软件中并不重视软件测试。一些小型的软件开发公司甚至没有专门的测试部门和测试人员。他们在软件交付客户或发布上线前,往往是由程序员完成测试工作的。这种做法弊端很多。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让程序员去测试自己编写的代码,就像让一个人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一样,虽然了解自身的缺点所在,但改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程序员对自己开发的代码,经过编程、调试之后,一般都认为代码无错或者错误不大,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测试的目的就会朝着“证明程序完成了应有的功能”走偏,编写出的测试用例意义不大,甚至可能连一些常规错误都发现不了。

笔者曾参与过某公司开发的一款APP软件的测试。在使用真机测试软件的过程中发现:编辑框在输入时,如果输入内容超过50个字后,输入的内容便无法自动换行。类似这样的错误开发人员在测试时根本没有发现,他们只是简单输入几个字,觉得实现基本输入就认为这个模块没有bug了。可见在测试软件时,测试人员的既定目标有着很明显的导向作用。

2 测试人员的素质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程序员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把一个软件产品从无到有创造出来,这样的工作总能给人以信心、希望。反观测试人员的工作,似乎总是在一件成品上到处找错误,把好好的一个产品测得处处是漏洞(当然,这些漏洞本来就存在,只是刚好被测试人员发现而已),这样的工作本身就具有破坏性,而人们对破坏性的事物心理上往往难以愿意接受。所以“勇敢”是测试人员应该具备的首要心理素质。敢于表达,敢于指正错误。因为错误确确实实地存在于软件中,如果测试人员找不到,那么最终交付给用户使用时,就会暴露问题,最终为企业带来损失。但测试人员在敢于找错的同时还要注重沟通方式。由于被测试人员找出的bug,通常会交付给研发人员去修复。因此,测试人员与研发人员是紧密联系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良好的沟通方式会让别人更易于接受错误。

3 软件测试中的“成功与不成功”

在软件公司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程序员和测试人员相处总不太融洽,尤其是在软件项目进入到测试阶段,这个现象就更加明显了!程序员编写好的、经过初步调试看似没有问题的代码,如果测试人员测出来bug,程序员就会郁闷,有时甚至会抱怨测试人员设计的测试用例不好!

那什么是好的测试用例,什么是坏的测试用例呢?

测试本身就是为了尽可能多的发现程序中隐藏的错误。一个好的测试用例能发现程序中包含的不易发现的错误,这样的测试用例才算是设计成功的测试用例。如果设计的测试用例查找不出程序的任何问题,这可能在程序员看来是个好现象,但对于软件测试而言,只能说明测试用例设计得很失败。要知道没有完全正确的程序,只是目前还没有测试出来问题而已。

4 把握软件测试中的“度”

文献[2]中指出了软件测试基本原则之一是:穷尽测试是不可能的。由于将程序的各种可能的输入进行排列组合需要大量的时间,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做到全部的罗列。所以,测试人员根本不可能找出程序中的所有的错误,进而也无法做到彻底的测试。再加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的软件缺陷数量会逐渐减少,如果一直不断地测试,势必会增加测试的成本。由此可知过度的测试是不可取的。当然,不充分的测试势必不会揭露隐藏在软件中的缺陷。那么在测试过程中对何时才能停止测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便是大公司开发的成熟软件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不同的错误。面对这样的事实,测试人员就需要分析测试停止的依据。一般来讲,通过软件测试,可以把程序的错误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单位时间内查出的缺陷数量和严重程度来判断是否停止测试。这里面还要强调一点的是软件必须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度”,测试人员就会觉得测试工作本身就是一件无法完成的工作的。從心理学角度分析,如果人们一开始就觉得某件事情无法完成,那么心情就会变得十分沮丧、对这件事就会非常抵触。所以,掌握好测试的度,可以让测试工作本身变得容易被人接受、认可。

综合上述几点来看,从心理学角度考量软件测试这项工作,测试人员在测试前必须确定有正确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多的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在测试时,必须有坚强的心理素质,找到错误后,要和程序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何时结束测试,也需要把握好客户的需求,才不会使测试工作陷入泥潭。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尽量找第三方软件公司来协助完成测试工作,往往软件能达到较好的预期效果,坚决避免程序员身兼数职,测试自己开发的代码。

5 结论

软件测试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测试工具、测试人员能力、测试方法外,测试中的心理问题对测试结果都会有直接影响。尽管测试方法、测试工具都在不断发展更新,但测试中的心理影响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相信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心理学在软件测试方面的应用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论文二:论在社会中应用心理学的影响探讨

一、应用心理学与社会之间的关联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用心理学在社会中被逐渐應用,是一项新发展起来的重要学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用心理学设计范围广,包括临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工业心理学一集法律心理学等多方面内容,其与社会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临床心理学方面,心理学家会从不同方面对病人开展诊断治疗,不论这些病人的病情是多么严重,临床心理学医生都会选择出正确的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并在潜移默化中开发病人的运动潜能,帮助其找到生活真谛,正确认识到自己能力和聪明才智。其次,在工业心理学方面,由于工业心理学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心理学专家需要需要针对不同的工业职业开展不同的诊疗方法,心理学专辑爱可以对工业内容进行详细规划,从而让职员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完成工作目标。再次,在消费心理学方面,心理学家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细小事情进行研究,从而根据消费者的心理倾向设计出相应产品包装,保证其产品如何消费者信息需要,从而增加消费者购买欲望。最后,在法律心理学方面,心理学专家通过对犯罪人员的犯罪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出犯罪人员心理特征,从而绘制出犯罪人员肖像,帮助警察对犯罪案件进行侦查,同时,心理学家还可以对罪犯进行心理辅导,从而挽救犯罪人员,使得犯罪人员可以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二、应用心理学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一)人际关系方面

我国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的相处,但是现阶段,还存在一少部分做事愿意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去考虑他人的想法,就会直接导致这部分人的人际关系弱化,从而影响我国人际关系交往质量。因此,在此情况下使用应用心理学对自恋的人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构建一种新的交往体系,提升其追求意向,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自卑心理方面

当人们生活在一个大环境下,面对诸多条件影响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例如,在学校中,如果一个班级内学习好的学生占有百分之八十,那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的学生面对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学习就产生厌倦心态。

(三)积极心理方面

积极心理具体包括人的勇气、人的希望、人的感恩、人的公平公正等多方面积极的内容。人们在这些积极心理的影响下,可以克服掉以往的自卑心理,从而促进人们健康心态的形成。积极的心理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健康的咨询服务机制,从而帮助人们在社会中养成顽强的意志力,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三、应用心理学在社会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心理学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休闲方式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社会中被广泛进行应用。例如,警察在进行案件侦破过程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从而给警察办案增加难度,所以警察就会在进行案件侦破过程中使用犯罪心理学进行案件侦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犯罪心理专家会通过犯罪人员留下的线索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描绘出犯罪的人格特征,同时在将人格特征与罪犯的作案习惯、作案手法等内容相结合,从而刻画出罪犯的大致肖像,缩短罪犯追捕范围。其次,在罪犯抓捕归案后,有一些罪犯会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此时就需要范围心理学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帮助罪犯认识自己行为的错误性,悔过自新,重新做人。另外,在进行建筑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经常会请教环境心理学家一同对建筑进行设计,在建筑过程中通常会设置一些“防御空间”,从而保证建筑可以有效防止罪犯进行作案,保证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安全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心理学在社会中逐渐被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应用心理学对社会影响、应用心理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展开分析,并探索出心理学在社会中具体实践路径,以期为心理学在社会中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论文三:人机界面设计中的心理学因素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发展以及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对提高人机界面设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学对人机界面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设计过程中融入相应的心理学因素,促进人机界面设计由物质设计向信息化、非物质化转变,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1 人机界面

人机界面是指人和机器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是人机系统中的中心一环节,主要由安全工程学的分支学科安全人机工程学去研究和提出解决的依据,并过安全工程设备工程学,安全管理工程学以及安全系统工程学去研究具体的解决方法手段措施安全人机学。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目前,我国的人机界面的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故此在追求人机界面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对此,就需要将心理学因素融入到人机界面设置中。人机界面学主要是两大学科--计算机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此外还涉及到一些其他的学科。所以,从广义地讲,人机界面主要研究分支和内容包括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 智能人机界面等。

2 人机界面设计中的心理学因素

2.1 认知心理学在人机界面中的应用

认知心理学是最新的心理学分支之一,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认知心理学把人的感觉器官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故此,这种心理学知识在人机界面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人机界面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计算机的接受符号输入与编码的决策储存都依赖于认知心理学的人来加工信息理论,并且在任职心理学知识的引导下,人机界面有最初的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发展到高级语言、 图形用户界面,越来越适应人的思维方式。并且在认知心理学的人机界面未来发展过程中,人机界面正在向着使人身心愉快、兴趣盎然工作的目标发展。此外,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现代人机界面的设计之中。例如: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现代科学技术在设计人机界面和广告时,运用能够吸引人眼球或是令人视觉舒适的颜色作为背景、标记等。通过色彩搭配或者冷暖色调的调节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2.2 审美心理学在人机界面中的应用

审美心理学是形成于20世纪中叶,是一门美学、文艺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在审美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所谓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而心理活动則指人的知、情、意。因此审美心理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研究和阐释人们美感的产生和体验中的知、情、意的活动过程,以及个性倾向规律的学科。在人机界面的设计过程中,界面的美不仅要作为一种审美形式的美,更主要的是作为一种人和机器之间信息交换平台,在进行具体操作的基础上,满足人的目的性和愉悦性。故此,人机界面的美不仅仅只是一种表象,更是一种实质的体现,通过色彩、形态、形式等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愉悦。但是。在进行人机界面的设计时应注意,不能忽视了人机界面的实用价值,应将实用价值放在第一位,而审美价值应隶属于实用价值。可以在保障实用价值的基础上,将审美价值独立出来,在充分满足人的审美感受的基础上,实现人机界面的使用价值。通过界面外观的色彩、形态、形式,与界面的信息、符号等相结合,二者之间交相呼应,将人类的意识活动带入更高一层的精神领域,从而满足人们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审美心理学在人机界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乔纳森在进行苹果iMac电脑的设计时,更加注重人性化的设计,打破了以往高科技产品冷漠、令人生畏的传统,使得高科技产品开启了亲切、易操作的人性化时代。

3 人机界面设计中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3.1 满足人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心理学在人机界面设计中的应用必然会越来越广泛。在当今时代背景环境下,人机界面已经由物质化设计开始向信息化、非物质化设计转变。同时,新的软件开发设计应接不暇,人机之间的交互越来越通道化、虚拟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网络化、虚拟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服务和非物质化产品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所以人机界面设也应朝着这一方面发展。故此,就需要将给更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人机界面设计之中,以满足人的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3.2 加入更多的文化因素

在我国目前的人机界面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过多的强调了设计形式,忽视了设计作品本身的内容和意境。故此,在人机界面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例如,在人机界面的设计过程中,可以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图画或文字符号,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从而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满足用户更深层次的心理需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人机界面的设计和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在进行人机交互操作时的审美需要,在人机界面设计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将心理学知识与人机界面设计更深层次的结合起来,从而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心理学论文4

我喜欢研究处在压力之下的人,当事情进展很顺利的时候,人们也许会很得意。只有当事情处于压力下的时候,人们才会迫使自己尽最大努力。

丹尼斯·威特利是美国行为学专家,最炙手可热的自我领导及变革管理专业演讲家之一,也是成功心理学咨询和企业管理专家。著有四本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其中最有名的书是《乐在工作》。在2000年,丹尼斯·威特利先生被评为全美国五个最受欢迎的演讲人之一。他的录音录像节目深受公司主管、政府官员、教育家、运动员、家庭、不同年龄的学生喜爱,被当作基础训练工具。

成功者的定义

成功是一种前进毫无止境的感觉,成功者从来不抱怨;

成功者是做第四次筋疲力尽,而做第五次情绪高涨的人;

成功者把动物当人一样看待,而把人当兄弟姐妹一样看待;

失败者看到打雷闪电,成功者看到彩虹;

失败者看到结满冰的路面,成功者把冰鞋穿上,然后站起来;

失败者说:“这不是我的错!”成功者说:“来看看我们能做点什么吧!”;

失败者依靠运气,成功者做出选择;

失败者反应,成功者回应;

失败者看着事情发生,成功者促使事情发生。

生活是一个在上帝的帮助下为别人做,为自己做的项目。自由和平等一样,是每个人享有的权利。我们做的事要使别人、同样使自己受益,这是双赢!你赢我也赢,如果你赢得更多,我也会赢得更多。如果在我寄予别人的价值比我得到的金钱更多,那么,我就是真正赢了!我对奥运会运动员这么说过:“你的真正对手只是你上一次的表现和能力。周围其他人和你一起比赛,只是为了确保你不弄虚作假,确保你的质量。但他们站在哪儿不是为了打败你。英语的竞争一词来源于法语,原来的意思是走在一起。”

P.O.W.的定义

我开始了一个名为“P.O.W."的项目,英国人认为“P.O.W."是威尔斯王子的意思;有些人认为这是“妇女的力量”的意思;有些人认为这是“妇女的潜能”的意思;有些人认为“P.O.W.”的意思是工作的奴隶。

星期五下午有些人恨不得尽早离开办公室去酒吧喝酒:“啊,感谢上帝,今天是星期五了!”因为你想在周末把薪水花在你想做的事情上,尽情享乐,然后你又回到了蓝色星期一。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绝不要买星期五和星期一生产的汽车,因为在星期五和星期一生产的汽车的次品率特别高。日本的工人会把我们在星期五和星期一生产的汽车重新喷一次油漆。日本人会说:“感谢上帝,今天是星期一!”美国人说:“感谢上帝,今天是星期五!”

感谢上帝,今天是今天,这就是这个生意。我知道“P.O.W.”这个词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我没有意识到它有一个意思是“工作的奴隶”。很多人想在一个行业工作一辈子,一个星期工作五天而休息两天。到了65岁,你靠社会福利来生活。你们知道吗?美国人在工作30年,退休以后的平均寿命是6~8 年。女士们,先生们,你们不可能凭一份工作单,凭一个星期六和一个星期天,从这里去到你们想去的地方。你不能只是享受你2/7的生命,而在5/7的时间里备受折磨,这是不可以的。生活是一个需要我们全身心去经营的生意,现在你只用一部分时间来工作,而付出你全部的努力。这样你才可以成为你能成为的全部。你和我都有充分的自由去成为任何我们可以成为的人。

奥运会运动员象征着我对这个国家的信仰,每次当我看到我们的国旗飘扬时,我心里就一阵激动,把它当成是饱受战争蹂躏的世界里的最后一线自由的希望。“P.O.W."的真正意思是成功心理学。无论你周围发生什么事情,都没有关系,关键是你如何应付它。

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是一个仓库保管员,一个月500美元。有9年时间,我的父亲每天晚上都来到我的卧室,坐到我的床边,就像你们对你们的孩子做的一样。我的父亲坐在我床边,给了我最初的关于奥林匹克的感觉。他说:“你天生就是一块与众不同的料。我错过了我的机会,但你一定要抓住你的机会。”我说:“我为自己是你的儿子感到骄傲,你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人!”他是我生命中最早的权威。结果是,你与孩子们的关系,会比我和我们父母的关系更近一步,这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培养了价值感。

态度是成功之门的锁或者钥匙,你无法超越为自己设置的界线,你只能自己为自己设置边界。然后,生活在其中,人类是上帝最了不起的创造,动物靠本领去生存,没有改变事情发展的能力。但是人类更荣幸地拥有一些非凡的能力,拥有精神和想象力去创造新事物。当然,人类也会因此而遭殃,就看我们怎么运用它了。

跳蚤的故事

你们有没有看过人工驯养的跳蚤?我看过一个跳蚤马戏团的表演,我们让这些跳蚤出来表演,以便让人们知道他们的极限在那里。一只跳蚤可以跳到相当于人跳到40层楼,那么高的高度。但是,那些马戏团的人在盒子上加一个盖子,就像你们自己为自己盖一个盖子,想着自己以前的背景如何不好,你的身体基因构造如何不好,以至你做不到翡翠或钻石那样,而别人长得又好又聪明。看看我们吧,看看他们吧,我们加入这个生意太晚了,而他们一早就加入了等等。跳蚤可以轻易地跳上12英寸、14英寸,甚至20英寸高,除非你在他们上面放一个盖子,还要放上三星期。然后,你们就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需要大概21天,你明白这个道理吗?整容医生也告诉我们同样的事情,他们告诉我们当我们修正过鼻子以后,大概需要21天,我们才真正习惯那个新鼻子。当你刚刚换上新鼻子的时候,虽然你的鼻子不一样了,你还觉得你是以前的你。直到21天以后,你才会适应新的你,习惯是非常顽固的。同样,在三个星期的时间里,你在里面给它扔一块鸡骨头,让它在里面有点吃的,不让它饿死。还记住不要让你的狗接近盒子,这只跳蚤就会一直拼命用头部顶撞盒子,三个星期以后当你拿掉盒子,跳蚤就会只跳6英寸高。因为跳蚤不喜欢在盒子里把自己的老壳顶得头破血流。这时候,你就有了一只受过训练的跳蚤。只在盒子里跳上跳下而不会离开盒子。这个时候,这只跳蚤就准备好为你表演节目了。

心里的绳子

同样,马戏团的大象也需要大约三个星期的时间才被训练得不会乱跑。马戏团的老板可不想大象在城市里乱逛去寻找食物,就像他们在大草原一样。你要让大象记住,他们是被拴着的,而且一直要有这种感觉。在21天的时间里,你把一条粗铁链的一头拴在铁柱子上,另一头拴着大象的脚,每当他想走就会被铁链拉着。这样,21天以后,你只需要一根细绳子代替铁链,而且即使不用拴着,它也不用乱动了。大象就像孩子,像美国人一样,像我一样,相信那条铁链一直存在。其实它只是一根细绳子,但我们没有试图挣脱,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谁:我不擅长和数字打交道;我有很多好朋友但总是赚不到钱等等。

我的父亲给了我世界上所有的鼓励,除了一样东西以外:他从来没有赚到多少钱,从来没有!我们家从来没有在圣诞节的时候布置过彩灯;当你在圣诞节前后去到一些富人区,你就会看见很多房屋和树上都有漂亮的彩灯,非常美丽。但是,我父亲说房子上面不能有灯,他说这样可能会触电。他对自己是悲观,但是对我却很乐观。

心理学论文5

【摘要】随着社会压力与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注焦点。积极心理学的快速发展使得积极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积极情绪的产生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愉悦之情。心理学者针对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对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对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积极情绪;大学生;心理健康;意义

1.引言

积极情绪是指与个体需求的满足相联系、伴随愉悦主观体验的情绪,积极情绪可以拓展大学生的个体瞬间思维活动序列,帮助大学生建设持久的个体资源,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心理弹性,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其应对不利状况和负面情绪的技能。随着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积极情绪与大学生的活动密切相关,当大学生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会出现积极地情绪,反之,就会出现消极的情绪。人的积极情绪主要包括高兴、兴奋、喜悦、满足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显示,积极情绪与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尤其是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避免其心理出现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积极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心理学对积极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的也更加透彻,积极情绪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大学生的自尊自立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在全球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这严重制约着大学生身心的发展,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的调节作用,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3.1积极情绪对大学生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积极地心理情绪能够增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压能力,对大学生的智力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刚刚走出高中的校门,面对大学里新鲜的事物和全新的环境,难免会感觉到一定的压力。积极情绪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拓展其知行能力,增强大学生的个人能力。积极情绪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惯性,使其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降低大学生在知识学习与知识记忆过程中的出错几率。

3.2积极情绪有利于大学生负面情绪的消除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在大学里要懂得为人处世,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关系。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学生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强,社会各界以及家长对大学生的期望在不断上升,此外,大学的课程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不断聚集,导致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学生长期被消极情绪所围绕,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烦躁、郁闷的情绪,不仅不利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工作和学习,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学生日后在工作中的表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是一种相对的情绪,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能够帮助大学生释放心中的压抑情绪,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3积极情绪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也在逐渐提高,当代人一直处于不断变迁的过程,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随时面临着环境变化的可能性,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积极情绪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使大学生以积极地心态来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积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发展。随着大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学生会以积极地态度面对生活,其幸福感也就随之提高。

4.发挥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促进作用的途径

4.1丰富教学模式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设置心理专业课程的形式,要通过丰富的形式诱发学生积极情绪的产生。教师应该将积极情绪的培养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密切的结合起来。比如,在高校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名人事迹讲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思想政治课上,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4.2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心理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切实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任何突发状况都要进行及时有效地调节,时刻向学生传递积极地情绪;第二,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积极情绪,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学生,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结论

大学生这一群体心理发展还未成熟,对自我的认知状态有一定差异,很可能不能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处于矛盾状态也就导致不能合理的对他人、环境有所认识,也就导致人际关系糟糕,不知如何处理。所以,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丰富心理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情绪,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提高其幸福感,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罗军,王燕菲,禹玉兰.积极情绪体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医学研究与教育,20xx年5期.

[2]张晨亮.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个人资源的影响分析.新校园(学习),20xx年1期.

[3]王振宏,王永,王克静,吕薇.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xx年09期.

心理学论文6

一、海员健康心理的重要性

“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人们所从事的工作的效率和成败。航海作为一种特殊行为尤其如此。在航海理论知识、实职操作技能和心理素质三者中,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健康的心理能使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正确的发挥,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弥补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不足,同时又可以感染周围的航海人员,尤其是职务较高者,如果一个指挥者的心理素质不过硬,遇事就会惊慌失措情绪急躁,正常的水平都无法发挥。而且他的不良情绪还会影响下属,使大家感到应对这种局面的信心不足,局面陷入混乱。

英国伦敦保赔协会希望海事界对船员中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压力和负面情绪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其最新发布的信息中.保赔协会特别强调对海员心里紊乱的认识与关注,并对目前数量众多的海员的心理隐患表示担忧。并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心理隐疾的形成因素比想象的更加复杂,更重要的是船员的心理隐疾对船舶安全有极大影响。因此.伦敦保赔协会呼吁必须更加注意保护可能具有心理隐疾的船员的相关利益.给船长和船员提供更多帮助和建议来正确处理所遇到的心理疾病。

二、 船员的心理特点及原因

中国远洋船员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普通人群要差,心理症状阳性检出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海员长期生活在大海这个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船舶这个特殊的人造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环境与陆地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因此,海员的心理特点与其它行业也有很大的不同,有它自己的特点。

①模式化。单调、寂寞的船员生活及相对艰苦的工作环境。由于船上的等级、职务和分工是固定的,一旦岗位确定后,工作性质和范围也随之确定。人际交往的局限性以及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海员是24小时都生活在船上,因此,海员在船工作期间,不论上班时间还是业余时间都无法忘记各自的职务和职能,扮演的是近乎同样的角色。而在陆地工作的人,在不同的时间里扮演的是不同的角色,他们在单位是领导或是员工,履行着各自职务所要求的职责,在社会上有自己的社交活动,并且在不同的社交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家庭里又是儿子、丈夫、父亲,角色经常发生转换。海员在相当长时间内角色相对固定,与心理学理论中倡导的角色变化要求相左。这就造成了海员心理活动模式化的趋势,并且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②紧张综合症与精神疲劳。随着船舶向大型化、现代化、高度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船上定员逐步减少,海员平时工作量大,工作上的压力也大,又要随时应对各种严格的安全检查,

有时还会遇到海盗、机械故障、紧张局面、发生事故及其他突发事件。海上特殊风险使他们产生了不安全感以及事故后心理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适,这些都使海员在较长时间内始终处于心理紧张的状态。油轮船员还有长期与有毒有害物质打交道的特点,因而他们又增加了一层对生理健康的担忧。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海员做出很大的努力去适应,有时甚至会超出他所能承受的适应能力,从而出现反应迟缓、无所适从、惊慌失措等心理障碍。很多海员在上船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失眠、掉头发、食欲不振等症状,并且长期得不到缓解,而下船公休后卸去了心理负担,这些症状都会不治而愈。

③ 情绪波动大,并且随着在船工作时间的延续表现得越发明显。在一般情况下,初期的三个月内比较稳定,三个月以后,由于生物钟节律经常被破坏,有些船员就会产生情绪不稳定、生理活动指标下降、易急躁、睡眠障碍、能力下降、对家庭思念加重、职业倦怠感明显等现象。个别船员甚至会表现得缺乏理智,乃至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拔刀相向、大打出手,事后又追悔莫及。还有些船员则表现为沉默寡言、心事重重。船员将这些情况戏称为“远洋综合症”。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驾驶员情绪状态量表(DPOMS),对随机抽取的235名中国海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Ⅰ、中国海员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主要的心理问题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和偏执,达到或超过中等严重程度者约占8.9%。Ⅱ、中国海员的年龄、工种和职务等因素对SCL—90的少数因子有显著影响,对大多数因子无显著影响。Ⅲ、中国海员的社会支持因子与SCL—90的大多数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主观支持分显著高于客观支持分。Ⅳ、中国海员的消极情绪因子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积极情绪因子与SCL—90的躯体化、强迫、抑郁、敌对等因子呈显著负相关。Ⅴ、由愤怒、疲劳、慌乱及支持利用度等预测变量建立的标准化回归方程对中国海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具有良好的预测力。

三、对保持海员健康心理的建议和思考

①人机关系的和谐

当人们身处某一环境的时候,这时的人机关系就体现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机关系,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机器的色彩、材质等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都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在机器设计中注意满足人在这些方面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将人机关系处理得更好。视觉主要获得形状、空间关系、色彩等方面的信息。

人与机器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机器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即人机之间运用信息语言交流的过程。改善信息传递的途径能够获得更好的人机关系。为了形成良好的人机关系,就要让人在使用机器时,能够方便施力、有足够的空间等。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减少人体疲劳,提高效率,满足健康、舒适的要求。

② 模式化的改变

由于船上的等级、职务和分工是固定的,一旦岗位确定后,工作性质和范围也随之确定。海员在相当长时间内角色的相对固定,与心理学理论中倡导的角色变化要求相左。这就造成了海员心理活动模式化的趋势,并且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拓宽信息渠道,丰富船员的业余生活,尽可能使船员在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转换不同角色,改善船舶的小环境,创造良好的氛围。

③ 船舶政委应当成为船员的心理指导师。

应当创造条件加强对船舶政委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使船舶政委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建议分步骤组织船舶政委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考证,并逐步把掌握心理学知识作为船舶政委的任职条件之一,把对海员进行心理指导作为船舶政委的工作职责之一。

④ 建立每个船员心理健康档案

从事航海职业的船员几乎都没有经过心理素质方面的测试,包括个性特征、神经类型、能力倾向、职业与性格等,所以不免在生理上、心理上存在不适合船员这一职业的特征,因此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偏差。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同学采取个别的心理辅导;对于大量的共性问题采取团体咨询的方式;对于大多数心理基本健康但又希望心理素质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的同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其提供专题的心理训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不同个体的不同气质在心理学中归属于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不同类型气质的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方面各有特色,他们的思维或敏锐或迟钝、情感或外露易变或深沉稳定、意志或坚强或脆弱。如果掌握了船员的气质特征,便可针对不同情况帮助船员克服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抑郁寡欢,以至厌世轻生等心理问题,使他们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工作和学习。

⑤学习心理学的有关专业知识

心理知识比较缺乏。这主要是由于受农村教育条件的限制,大多数航海类专业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等知识普遍缺乏,当遇到挫折时,不会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自我调节。要把帮助船员逐步形成健康的心智模式作为船员培训的基本内容之一,纳入建设一流船员队伍的规划,加强对海员的心理训练,使海员具备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船员都是一个思想库,如果言语阻塞,远洋船员心理上就会有压抑的感觉,或者牢骚满腹随意宣泄,或者憋在心里不说,这些都会导致他们心理状态恶化,影响工作积极性。建设世界航运大国,航运强国。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船员队伍,高素质中也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船舶创建一个安全、经济、高效的工作环境,为船员及其家属营造一个工作中,情绪高涨、责任感极佳,生活中,能尽享天伦之乐的良好氛围。

四、参考文献:

[1] 王有权. 航海心理学[M].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xx.9.

[2] 严飞,范中州. 关于航海类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若干探讨[J]. 航海教育研究,20xx(3):72 ~ 73.

[3] 顾永健. 航海心理学[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 [4] 王有权. 航海心理学[M].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xx .

心理学论文7

在实际工作中,无论德育工作者还是心理咨询工作者,常常会产生多种角色的冲突。

首先是工作依据上的冲突。作为德育工作者的角色体验,工作的依据是比较确定的政治观点、哲学思想和道德标准等。常常使用它们来教育学生掌握其内涵并以此来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而让学生作出价值判断,并通过强化途径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作为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角色体验,其工作的依据是充分尊重、理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格,不把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真善美的标准等强加给学生。由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价值导向”观点与“价值中立”观点的冲突。

其次是工作重心上的冲突。前面已阐述过德育的着眼点在于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方面,强调社会的政治观念、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等,倾向于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而心理咨询是着眼于个体的自然属性,强调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本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取向,达到独立自主。自控实现。倾向于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由此,在工作中,常出现是以“社会利益为重“还是以“个体利益为重”的矛盾与冲突。

再次是工作原则上的冲突。工作原则是工作指导思想的保证,德育要求教育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方面汇报,与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并尽快解决好问题,这是一种“公开的”教育原则。心理咨询却正相反。“保密性”是心理咨询的首要原则。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学生怀着对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信任,倾诉自己内心的隐秘,期望得到同情和帮助。为来访的学生保密是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是心理咨询取得学生信任、取得成效和提高声誉的重要保证。因此,工作中把有“公开性”与“保密性”的原则冲突

面对德育工作者与心理咨询工作者角色的种种冲突,我们应开拓视野,寻找减少冲突、协同发展的突破口,有效地促进心理咨询与德育间的联系,以提高学生做人的素质。

因为从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实践中可以看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其认知观念上的偏差。这就需要找们从哲学的角区去分析学生真正的内心感受,从德育的角度来把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弄清楚学生中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原因。以及思想认识上出现的误区,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这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具备优秀的思想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认真研究和掌握心理学规律。有效的改进我们现有的工作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两种角色的矛盾和冲究。从而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德育工作。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心理学论文8

摘要]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社会也更加注重幼儿教育的发展。但是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的专业理论性较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转变教学模式,将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逐渐向创新方向发展,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堂;实效性评判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就是要看学生在学习中能收获多少、学生在学习中有多少进步,所以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对学生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学前教育逐渐走上正轨的道路,在大学以及高职的课程中都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了解较少,而且掌握的知识只停留在教材的理论知识层面。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不能将理论知识及时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中。

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内容

不管是什么阶段的学生,都会有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差异的问题,甚至有些学生的学习受心情的影响,每天处于一个心浮气躁的状态,对学到的知识不能及时进行消化吸收。这就说明教师应该不断转变教学模式,如果只是采用常年如一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教学安排,通过运用一些方法使学生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热情。例如,教师教学“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中的作用”时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学生会对教学内容渐渐失去兴趣。因为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大多以专业性强的概念为主,所以如果只是单纯让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那么所学的知识就没有了意义。对这种专业性强的理论知识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为幼儿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转变教学方式还要转变自己对学生的态度,以更加温柔、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更敢向教师提问,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一些简单的事例提高学生对某些专业性强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讲解幼儿品德心理课之前,让学生对幼儿品德心理提前在网上有一个了解,这样比教师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种自己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二、互动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还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学习。最常见的互动模式就是学生自己不懂的问题向教师提问,教师做出针对性的讲解,这种互动性极大提高了学生上课学习的效率。这种加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作为课堂时间的主人,教师完全让学生去展现自我,例如,在教学学前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把教材中的经典案例以故事的形式向其他学生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讲述者自我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其他学生对案例上的理解,从而能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评分并让其他学生对讲述者的讲述进行分析,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将纵向的知识点在脑子中横向排列,能将学到的知识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忆,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三、注重沟通和疑问

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就是在说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学生对学习的思考就是对教学内容的二次学习,所以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学生在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当好一个倾听者的角色,认真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对待学生不能是一个嘲讽或是挖苦的态度,而是应该以鼓励或是支持的态度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在倾听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表达能力较差、表达的不够清楚等问题,但是教师不要急于去打断学生,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了之后,对学生给出指导性的意见或是建议。《师说》中说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就说明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问,教师在发现学生的疑问以后即时帮助学生解决,这样在提问与解答疑问的过程中有利于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在互动的环境中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性。在教学学前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上课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解答学生的疑问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好学生学习中的倾听者和解答者。

四、结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创新,教师应该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为此就应该通过倾听学生和耐心解答学生疑问,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储备教师资源。

参考文献:

1.于林.调动中职学生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习》的积极性[J].华夏教师,20xx(2):12.

心理学论文9

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后,各大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录取比例年年攀升,给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但也向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存在。自1994年周月朗提出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以来,这一课题得到国内部分学者的关注,但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研究多在浅层,研究方向杂乱。20xx年,孙影娟通过实证分析,将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定义为“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符合大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影响自身或他人课堂利用率和在校获得利益的行为”。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但这些问题行为的程度以轻度为主。大学生课堂睡觉的情况位居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首位,且在性别和年级上都具有显着性差异;随着手机的推广普及和手机软件的更新应用,当代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象已日趋明显,在大学课堂上出现的“低头族”现象有日益扩大的趋势;由于大学生对课堂的敬畏感缺失,导致目前许多高校学生无故旷课、上课迟到和早退现象普遍存在。现代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呈现出时代的特点,如“低头族”已经取代“睡觉族”,排在大学生课堂问题最新行为首位。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大学生的学习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情绪多变、学习意志不强、学习策略缺乏等学习心理问题。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和对策进行探讨。

1、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学成因

1.1课堂学习价值存在认知偏差

在大学生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中,对课程价值取向问题位居第二。大学生对课堂学习价值认知的形成,是通过人脑中信息加工系统接受外界输入的有关大学课堂学习价值的感知觉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编码和储存,并在需要的时候检索、提取,以有意识或无意识行为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对大学课堂学习价值的感知觉信息的编码存在偏差,如认为课堂学习无用、过分强调学习自由及个性张扬、缺乏课堂敬畏感等,以课堂问题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学生课堂学习价值的认知偏差对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负首要责任。

1.2课堂情绪情感行为控制能力缺乏

在大学生对公共课产生问题行为的归因中,情绪问题位居第六;而不喜欢所学专业、科目或任课老师等学习情感问题亦占较大比重。在人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情绪情感反映起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大脑机制影响人的行为。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不仅说明了大学生消极的课堂情绪情感行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也反映了大学生对自己在课堂问题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而教师对这些行为的忽视或无作为,无疑加速了它的发生和发展。

1.3课堂学习动力不足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是影响课堂问题行为的最根本原因。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目标间歇性”现象。在大学生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中,学习动力问题位居第三。在大学生对公共课产生问题行为的归因中,“缺乏学习动力”排在第二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与大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缺失和学习动机的偏差密切相关。

1.4课堂学习意志力弱化

学习意志具有引发学习行为的动机作用,比一般学习动机更具有选择性和坚持性,可以看成是人类特有的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学习意志通过学习行为表现出来。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是大学生学习意志力弱化的表现,且多出现在意志活动的执行阶段。丁雪红在大学生对公共课课堂问题行为认识的调查中发现,说悄悄话、思想开小差、发呆等意志缺乏行为占较大比重。

2、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学对策

2.1课堂学习价值认知水平的提高

2.1.1重视学习注意力的作用

基于学生主体认知过程的分析表明,注意是参与学生主体认知过程的基础性部分,其有限性制约了认知的深度和水平。教师应采用元注意培养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水平,整合认知各要素,在价值认知形成过程中,提高学生课堂学习价值认知水平。强化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避免他们“开小差”等注意动摇现象的发生。

2.1.2做好师生认知风格的良好匹配

不同家庭状况、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认知风格总体发展受专业、年级的影响。认知风格无好坏之分,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大学生要因材施教,做好教师和学生认知风格的良好匹配,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避免由认知风格差异而造成“师生沟通不良”,忽视课堂学习价值,进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2.1.3掌握必要的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集中注意策略、获取与编码策略、储存和组织策略、再认和回忆四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认知策略向学习者传授知识信息,并使学生掌握认知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以及对课堂学习价值的认知。大学生认知策略的提高可对认知策略四部分内容各个击破,对认知活动的计划、方案、技巧或窍门进行指导,避免因缺乏认知策略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2.1.4提高元认知水平

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个体智力的发展,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效率。研究表明,直接指导策略确实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尤其是在提高元认知体验方面效果明显。丰富元认知知识,增加元认知体验,指导和改善元认知监控,提高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价值认知水平,对避免因元认知发展的限制而产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有重要意义。

2.2课堂情绪情感行为的控制和管理

2.2.1管理与控制课堂情绪性行为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情绪调节与学习投入呈显着正相关。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或进行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消除不合理信念、锻炼理性思考、发展情绪智力及学会情绪的表达。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运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加强情绪管理训练,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水平,对克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有重要意义。

2.2.2正确处理课堂情感性行为

情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情感总体水平一般,亟须大力培养。教师应帮助大学生从认知、感觉、兴趣、人际、自我调节等方面着手,发挥学习情感对学生学习的导向、动力、强化之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感给予正确评价及培养,避免学习情感成为制约他们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瓶颈因,以致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2.3课堂学习动机的发展

2.3.1提高学习需要水平

心理学理论认为,动机的产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中一个便是内在需要,即内部动机。学习需要,即学习内驱力或学习的内部动机。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中的基本因素,是主导因素,还是学习者开展学习的动力来源,学习者只有对自己有充分地认识,了解自己的学习需要,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帮助大学生让课堂学习需要从低层次水平向高层次水平发展;学生亦要根据不同学习需要的性质,把握学习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提高在课堂学习效率,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2.3.2正确看待学习诱因

动机产生的另一个条件是能满足需要的外界事物,即外部诱因。学习诱因是产生学习动机的外部条件。沈国强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看法是:“一方面,不能因为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中含有个人利益需求的成分,就认为其学习动机不纯;另一方面,应该尽可能使更高层次的社会需要、精神需要逐步在大学生的心目中占更大的优势,使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高度统一和增长”。高校应以此为参考,避免消极诱因,发展和丰富积极诱因,发挥外部诱因的积极功能,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

2.4学习意志力的培养

2.4.1重视意志行动的过程

意志行动包括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是对行动和手段作出决定,而执行阶段则是执行所采取的决定。关于意志行动两个阶段重难点的把握,对大学生学习意志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准备阶段的重难点在于目标的合理设定,设定目标是意志行动的前提,目标过高或过低,过大或过小,都直接影响意志行动的后续进程;目标执行阶段的重难点在于执行的持久性及变通性。大学生在意志行动的执行阶段常犯的“毛病”就是在作出决定之后,“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或者不知变通和调整,一味按照原计划中错误的决定执行。意志行动的过程,也是意志的培养过程。大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讲,是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也是克服课堂问题行为的过程。

2.4.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对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意志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学业成败和心理健康。意志品质的坚韧性、自制力与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学习态度,学习努力程度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着相关。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注重意志品质培养的同时,加强实践教育应作为大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重中之重,以避免造成大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等不良行为习惯。

3、结束语

大学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逐渐进入“成人”状态及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从认知、情绪情感、动机和意志四个方面来解读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因素,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恰当教育与适当引导,对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促进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学习能力提高以及培养国家知识型人才有重要意义。课堂学习价值认知、课堂情绪情感行为的控制、课堂学习动机、课堂学习意志力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课堂学习价值认知是基础,课堂情绪情感行为的控制是保障,课堂学习动机是动力,课堂学习意志力是重要保证。缺少任何—方,都不利于大学生课堂良好行为的培养和问题行为的克服、改善和矫正。当然,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得到更好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亦需要来自教师和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如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及改善学风等。

心理学论文10

摘要: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不仅要对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掌握和疏导,还要对自身心理状态进行“自检”,避免因自身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学生心理状态受到影响。所以,教育心理学应当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而教育心理学也在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和突破,它的发展对于教育事业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状况

1.当代的教育心理学

早在20世纪初,西方心理学家就开始专注于研究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以桑代克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对教育学与心理学进行了最为深入的研究。桑代克所著的《教育心理学》就是第一本讲解教育学心理学之间关系的著作,我国也对该书进行了翻译,并形成了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体系。桑代克在他的书中分别对人性与心理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对心理学教育的观点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归纳,后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和内容与之大致相同。所以,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教育心理学的开山之作。现如今,教育心理学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它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心理学在教育界的作用,研究课题方面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它已经将研究方向深入到教育心理学对社会教育的影响,将原本理论化的观点进行社会实践,从而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正确性进行检验。这种实践行为也促进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推广,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2.教育心理学独立性发展

在20世纪前期,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心理学体系脱离而出,但缺乏心理学理论的支持,教育心理学开始变得空洞起来。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发展模式并没有持续很久,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自觉扩展教育心理学内容,并尽可能地脱离课堂式、说教式的教育,使教育心理学走进社会,从而实现了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这两大心理学的最广泛的结合。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发展时期,该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不断涉及新的领域,提高教育心理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使它不再仅仅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是作为教育学与心理学两者结合后的一种服务于校园与社会的实践性学科。

3.教育心理学研究课题的变化

我们可以从各种学科研究课题的变化上看出其研究重点的改变,这种改变有时候是方向性的改变。其中作为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维特罗克提出了他自己在教育心理学上的理解,他将教育心理学从单一的理论研究转变为实践教学,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推广初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传播者,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试验对象,这种复杂的关系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本身也是一个问题。所以,后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开始向教育工作者的自身能力与教育对象的学习方法方面进行转变。我们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教学改革为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得很多学生理论丰富,但实践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心理医学领域独立工作。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将真实的心理疾病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这种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这种实践性的教育模式在丰富了课堂内容的同时,还培养了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独立性。因此,传统心理学的纯理论研究方式向实践教学研究转变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种转变必将是成功的。

4.教育心理学启发与影响

教育心理学自20世纪初发展到现在,无论是从理论教学到互动式实践教学,还是从单纯的心理学到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统一,都对社会有着不同的启示作用。受这种启发影响最大的是教育界,以美国教育界为例,加德纳就曾对美国教育进行过批评,他认为教育要结合文化,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直接影响到智力的发展,早期美国对外界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采取排斥的态度和政策,导致美国民众无法了解中国,更不用说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这种在心理学界对美国政府的批评直接影响到了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态度,之后美国逐渐放开了对中国文化进入美国的限制,将中国文化作为美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美国也通过对这种文化的包容和学习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也是心理学家运用心理学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对政府决策进行影响和启发。

5.总结

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应当全面学习心理学知识,并在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上提出新的见解,通过实践性教学对其进行检验,为未来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寻求正确的方向,使其更好地服务校园,服务社会,服务国家,这也是每一位教育从业者所应承担的伟大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心理学论文11

从表面看来,心理学学科与经济学学科之间并不存在直接联系,但是归根究源,两者不仅存在多种共同点,还在学科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与干涉着。从学科起源来看,两者都来源于经验主义哲学的研究发展,并且两者皆为实现事物计量而存在的学科类型,而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表现为分别针对人类经济行为与人类心理两方面。并且在两学科不断发展之下,经济学研究中心理学因素的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为其发展提供了助力。而对于心理学学科来说,经济学的深入也为该学科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心理学研究对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心理学研究对于经济学家的学科探索以及经济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经纪人假设”的提出就离不开心理学因素的影响。在心理学的发展早期,该学科普遍认为人类的生存意义主要是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益获得,是最根本的行为动机,这就是所谓的自私学观念。但是在研究不断深入之后,研究者逐渐意识到“经纪人假设观念”与个体实际行为活动间依旧存在着差异,经济行为并不是完全依靠理性的利益考虑来开展的,其还受到行为人的心理状态以及个人价值观念的指导与影响。面对这样的研究进展,经济学家为更加全面地对人类经济行为进行诠释,就势必需要积极引入心理学来对经济现象进行重新审视。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展公益事业,无偿为社会群体或个人提供帮助,在这过程中并不涉及到利益产生。利用传统的经济学中的利益支配的理论难以就这一社会现象进行解释,只有加强心理学学科的融入,才能进一步的实现经济学的理论完善与发展。

另外,就经济学学科的理论研究工作来说,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心理学学科的影响。例如,在经济学学科中,边际效益分析时常见的理论研究模式,其主要是指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过程中,消费品增加往往与实际单位效用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而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对于某一事物的追求欲望越强烈,往往在第一次获得时将会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而当这一事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出现频率增加,行为人对这一事件的向往与感受都会逐渐降低,从根本上讲,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正是由于在人类本身的心理因素决定的。边际效应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探寻方式,被广泛应用至经济学对于人类基本需求分析的学科内容研究中。所以,由此可见,心理学研究模式也会为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开展提供分析模式的支持。

心理学学科对于经济学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学为经济学研究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与发展基础。而经济学家也逐渐意识到心理学学科研究对于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逐渐在学科研究过程中融入了心理学科研究。这样的做法所产生的有益结果是双方面的,为两者的发展都提供了重要的思维与研究方式,实现了学科研究成果的重要发展。

二、经济学对于心理学研究所提供的帮助

心理学的发展对于经济学的学科发展与理论建设存在一定的冲击,但冲击程度并未深入到经济学科的重要核心部分,心理学学科的部分观点内容在经济学中的影响在后者的不断吸收下发挥了重要的意义。例如,“过激反应”以及“行为导致结果的实现”,就是经济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理论。其在引进心理学因素的过程中仅仅是将这两则理论进行了修饰与完善,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变。由此可见,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互相干涉并不是以改变学科作为根本目的,其知识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为该学科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提供途径。

对于心理学的发展,经济学的影响也是十分重大的,其为心理学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研究空间与方式。这是由于在人类的实际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中,并不仅仅存在着个体特性与心理状态对行为产生影响,并对个体的行为进行支配这一种可能。人类本身是处于环境较为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之中的,所以来自于其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或者组织的影响,都会导致个体行为偏离个性。而造成个体周围的社会环境影响的根本又是身处于该环境中受个性支配的行为人的具体行为。这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供求关系链。而经济学科中,供求关系也是重要的一项研究内容。例如,在心理学理论中,人们在受到侵害或得知无辜人群受到侵害时,会自然的产生愤怒的情绪,并在不断发酵的过程中会形成仇恨心理。虽然在心理学中的社会心理学分支中对于这一现象的发生有着具体且全面的分析,但是心理学学科却不能就人类发生仇恨的时间与具体的空间进行阐明。但是在经济学学科中,经济学能够依靠理论进行相应的均衡模型建立,利用这样的方式就能对仇恨事件发生的确切点进行表达。

从根本上说,心理学的情境主义对于经济学的部分理论进行了挑战,但同时,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是不能脱离经济学所提供的重要帮助的。这主要是由于情景主义建设在对外部情景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以及实现了封闭突破,具有均衡性科学的特质。要实现该学科的不断发展,只有依靠经济学所提供的相关帮助,才能最终实现或者取得进步。在心理学科讨论中,当前一直存在着人类实际行为是受环境影响还是意识影响的争论。产生这种争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方在哲学假设上存在着分歧,这就造成了该讨论没有切实的比较意义。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对于心理学的研究来说,并不能在脱离社会环境与政治条件的情况下展开,这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心理学研究的局限性存在,以致于难以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对事物本质进行阐述。而经济学科对于个体心理行为的深入理解,无疑能够为心理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帮助。

三、结束语

经济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不仅相互影响与干涉,同时还在对方学科中都能找到彼此的学科因素。从根本上讲,两者存在相互干涉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学的研究范畴是人类经济行为,而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也正是人类的行为,这就注定了心理学因素在经济学学科中的重要影响。而对于心理学研究来说,也正是经济学为之提供了研究技术。而要实现我国心理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的共同发展与提高,还应当不断加强对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渉行为的分析与深入。

心理学论文12

一、管理者的特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个传统的中国人所推崇的。管理者的素质是一种修养,是为人处世的智慧,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红楼梦中有具备卓越管理才能的人,“金紫万千谁治国,钗裙一二可齐家”。综合薛宝钗,王熙凤和贾探春的特点,管理者的特征可总结如下。

(一)恩威并施

管理不能多恩无罚,仅靠下人的良心是不行的。应该恩威并施,因为管理就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PK。王熙凤评说过家中的奴才:“你是知道的,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们,那一位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说槐地抱怨。‘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平儿也训过奴才:“你们素日那眼里没人,心术利害,我这几年难道还不知道?二奶奶若是料差一点儿的,早被你们这些奶奶治倒了。饶这么着,得一点空儿,还要难他一难,好几次没落了你们的口声。众人都道他利害,你们都怕他,惟我知道他心里也就不算不怕你们呢。”管理的理想境界不应该是因为权利而生出的对权力的惧怕,而是应该由自身的影响力决定的。凤姐的失误在于威多恩少。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回中,凤姐一到宁国府,她就发表了措辞极其强硬的就职演说:“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薛宝钗和王熙凤一样,深知管人是要讨人嫌的。但她的处理风格却和王熙凤完全不同,她在就职演说中说道:“我本也不该管这事。就你们也知道,我姨娘亲口嘱托我三五回,说大奶奶如今又不得闲,别的姑娘又小,托我照看照看。我若不依,分明是叫姨娘操心。我们太太又多病,家务也忙。我原是个闲人,就是街坊邻居,也要帮个忙儿,何况是姨娘托我?讲不起众人嫌我。倘或我只顾沽名钓誉的,那时酒醉赌输,再生出事来,我怎么见姨娘?”薛宝钗把自己参与管理说成是身不由己、万般无奈的事情,这样不仅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被管理者的同情。即使是强化治安管理,薛宝钗也不是金刚怒目式的,而是循循善诱,尽可能启发人们的羞耻之心。事实证明,薛宝钗的这套柔性管理确实具有很强的感化作用,人们对此都口服心服。

(二)德才兼备

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要求管理者应是有德之人。下属对管理者的德行进行评价,进而决定管理者所具有的影响力。凤姐所不足的就是德行。她的精明中含着狡诈,泼辣中带有阴险,追求独立的个性中又包藏着权欲和贪心。作为贾府的实际管家人,凤姐并没有以维护家族利益为出发点,她的一举一动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打算。兴儿演说荣国府中说:“一辈子别见他才好。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估着有好事,他就不等别人去说,他先抓尖儿,或有了不好事或他自己错了,他便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来,他还在旁边拨火儿。”(六十五回)显而易见,正因为王熙凤的无德,她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权威,有的仅仅是一时的权势而已;靠山一倒,便寸步难行,一败涂地,任凭她再有管理才能也无力回天。

(三)心里口里都来的

1.心理素质结构

(1)上进心上进心就是要求向上、进步的心情。这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首要品质。林黛玉没有。林黛玉擅长写诗,有文学才华,她多愁善感,伤春悲秋,以为爱情便是生活的全部。她从不曾劝宝玉追求“仕途经济”,宝玉也深深感激林妹妹“从不说这些混账话”。薛宝钗、王熙凤、贾探春都是有上进心的,薛宝钗在《咏柳絮》中写道:“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贾探春说过:“我要是个男人,我早走了,到时做出一番事业来,自有我说的,偏我又是个女孩,话也没有我多说一句的。”而凤姐最喜揽事逞强:“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2)经济头脑做管理者一定要有经济头脑。宝钗懂得“生计”,且会“理家”,对社会的商业运行非常熟悉。她认得当票(五十七回),知道商人会如何给人参作假(七十七回),她与王熙凤都知道钱的用处,所以凤姐拼命敛财,宝钗使劲散财。凤姐敛财有三条主要途径:第一,下人送礼;《红楼梦》中有三处写到凤姐弄权,弄权铁槛寺、贾芸种树、金钏月例;第二,利用月银放H利贷;第三,当家中顺手得利,比如给凤姐凑份子过生日时,凑的银子多花不了,凤姐就赚下了一部分。宝钗用自家的钱财帮助姐妹,得到了姐妹们的高度赞扬和评价。宝钗帮助史湘云办过中秋螃蟹宴,给林黛玉送过冰糖燕窝,给王夫人送过金钏的装裹衣裳,给袭人送过戒指,还把哥哥从南方带回的土特产分送给每一个人,甚至包括赵姨娘。贾探春作为一个千金小姐,本可只知安富尊荣,但她颇有经济头脑:“我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谁知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探春在管家期间,兴利除弊,不仅节流,精简不合理的费用,而且开源,把大观园承包出去。(五十六回)

(3)情商高薛宝钗在贾府获得了上下的一致好评,这与她在人际关系上付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薛宝钗白天要到贾母王夫人处去问安,还要承色陪坐,姐妹那隔三差五也要去问候看望,白天几乎没有时间做针线活,每天晚上忙到后半夜。从情感智商的角度来说,林黛玉与薛宝钗相比的确是逊色的。假如在我们周围,有一个像林黛玉那样的人,她(他)只专注于自己的感情,不大注意别人的情绪反应,甚至时常为了“我的心”而开罪别人;另有一个像薛宝钗那样的人,她(他)不动声色地把别人的情绪看在眼里,作出适当的反应———或排忧解难,或慷慨相助,我们会更愿意和谁做朋友呢?

(4)处事灵活研究表明,管理者中外向性格占90%以上。外向性格的人把注意力和能力集中于外部世界,经常而且是自然地被外部的人和事物吸引,更多趋向于参加外部活动。与之相对应的特点就是灵活。他们在根据外部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表现出相当高的适应性。对环境十分敏感,能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行为(随机应变)。宝钗扑蝶是宝钗思维灵活性的最好表现。宝钗在大观园中看到一只美丽的蝴蝶,一路追逐来到一个亭子旁。亭子里两个丫头正在说悄悄话,怕人听见就打开了窗户,宝钗想走已经来不及了,急中生智,遂含笑喊道:“颦儿,你还不快出来,我看到你了!”然后向两个丫头问道:“你们可见到林姑娘了?”两个丫头心惊胆战,生怕悄悄话被林姑娘听去了。宝钗扑蝶一直为人所诟病,认为是她心底狠毒的表现,但是事实上这个事件并不能给黛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伤害。王熙凤的思维灵活性更是功夫非同一般。正如王蒙先生所说:“王熙凤其人虽然没有高水平的战略眼光,个人品德上也颇可非议,但她的精明强悍机变却使她成为能够胜任贾府的日常管理的唯一的、无可替换的人物。”

2.表达能力

(1)口才王熙凤言谈爽利,说话风趣,素日善说笑话,肚内有无限的新鲜趣谈。元宵节家宴上,凤姐要讲笑话,下人们纷纷开心地去叫亲属来听笑话,可见其语言表达能力之强。山东大学张瑞芳教授曾说:“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薛宝钗和贾探春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她们的诗词水平上就可看出来,宝钗的诗词水平与黛玉难分伯仲,探春的诗词水平虽不如钗黛二人,在贾府的姐妹中算是出类拔萃。

(2)反应快反应快慢与神经系统的活动特点有关。心理学研究认为,王熙凤是典型的多血质气质类型,贾探春是典型的胆汁质气质类型,薛宝钗是多血质和胆汁质的混合型。这三种气质类型都是外向型,精力充沛型。林黛玉是典型的抑郁质气质类型,内向、易倦、孤僻。

(四)雅俗共赏

雅指的是知书达理,俗指的是世俗事情。管理者要做到上上下下都敬服,需要做到两点:

1.懂礼日常生活中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貌似随意说笑,其实从未离过正谱。贾母说:“我喜欢她这样,况且她又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家里没人,娘儿们原该这样。横竖礼体不错就罢,没的倒叫她从神儿似的作什么。”(三十八回)围绕贾母生活所展开的谐趣横生,欢乐活跃的场景,几乎都是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五十四回)的效应。既表现了她对老祖母的一片孝心,又表现了她千方百计讨老祖宗欢心的心计。凤姐在贾母跟前的承欢取乐,是其他小辈所不敢为也不能为的,是她独有的才干———“心眼子“和”巧嘴儿”的绝妙结合。在贾琏娶取尤二姐的问题上,她抓住了“国孝”和“家孝”两重违礼的把柄,牢牢地把握了事情的主动权。

2.懂理理就是道理,做事的智慧。凤姐再强悍,也要讲理,做事情要能堵住别人的嘴,就是俗语说的“天下逃不过一个理字去了”。在秦可卿的丧事上,凤姐的风度无人能敌,“一应张罗款待,独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合族中虽有许多妯娌,但或有羞口的,或有羞脚的,或有不惯见人的,或有惧贵怯官的,种种之类,俱不及凤姐举止舒徐,言语慷慨,珍贵宽大,因此也不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目若无人”。(十三回)在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见到凤姐时,凤姐的`表现既不失贵族少奶奶的身份,更不失热情。“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地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第六回)

二、结语

《红楼梦》被认为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书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反映了一定的心理规律。性格的养成与家庭环境和参加的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其中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做得更好。

心理学论文13

一、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心理差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而现代教育心理学则认为,学生的心理差异可以从心理类型和心理品质来区分。具体来说,孔子关注学生的差异主要从性格、智力、志向、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按照智力发展情况将学生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类。这种分类方式直接影响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此相对应地将学生的智力水平分为超常、正常、低常三类,由此可见其中的密切联系。

二、现代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在于人们在接受教育时的心理现象,以及相关的发展变化规律。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情况,包括学生获取知识、个性养成、品质培养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学习动机、学习方式、教学评定和教师心理等各个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教师心理、教学与学习心理、个性心理差异、品德心理等多个方面都有所涉及,而且具有一致性。以差异心理思想来说,孔子的理论非常全面,在意志、情感、个性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关注,因此对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将会逐渐完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与扩展。在研究方向上,将会更加关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心理,关注影响教学效果的社会因素,关注实际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和现代教育心理思想,我们能够从中看出异同点。而当今社会,中国教育界的思想逐渐偏向西方,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继承不够。因此,应增强对中国文化的重视,既吸收外来文化的先进成果,同时更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精髓,切实发展好中国的教育事业。

心理学论文14

心理学是个宽广的话题,覆盖的范围深入各个角落。衣食住行均离不开它,只是在我们平时没有仔细去讨论和在意这个问题。小时候基本就不懂这个,大学的话能明白有这么回事,但真要谁能说出个所以然,估计也是半斤八两的样子。当然老师就除外了,所以怀着强烈学习的心情选了这个课程。

有朋友说:“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别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里想什么,好厉害!”这些说法把心理学神化了,其实,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这样给我们就有一种感觉,也就是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感觉。在逻辑层面上,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到底是那一种心理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即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是何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宣告了心理的产生?

有现象必有其本质,心理现象产生了,就会有心理产生。在所有心理现象中那一种是最先产生而又最基本心理现象,又能合理推出发展其他心理现象?显然是感觉。只有感觉才产生的最早又能发展出其他心理现象,应该是心理诞生的标志。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推理:

(1)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其他一切心理现象。感觉诞生了,其他心理现象就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源头和“胚芽”,其他心理现象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和成熟起来的。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大厦的“地基”,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

(2)个体心理学表明:刚出生的婴儿就只有无条件反射,只有简单的感觉,而知觉和表象等等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我们不能否认婴儿就没有心理。这样我们在潜意识中实际上承认了只具有感觉的婴儿也具有心理!心理随着感觉的诞生而诞生,一旦有了感觉也就有了心理。单单有了感觉,就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其他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以感觉为“胚芽”发展起来,是胚芽成长的不同阶段。随着婴儿的发育,其心理也逐渐发展起来,心理现象愈来愈复杂。

(3)动物进化史也表明了感觉是心理产生的标志和“胚芽”。感觉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呢?也就是说感觉在动物进化史中是在那种动物身上开始出现的呢?动物进化史中。最开始出现心理现象的动物是腔肠动物。具有网状神经系统的腔肠动物以简单的感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腔肠动物具有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也即有了心理,心理在腔肠动物身上诞生,以后随着动物的进化和发展,心理也在逐渐发展,丰富,渐次出现了知觉、表象、想象和思维等等。心理进化史是动物进化史的附着物,并随着动物的进化而进化的。心理也是从只具有感觉的动物随着生物的进化而发展起来的,心理在感觉的基础上随着生物的进化而纷繁复杂起来,出现了知觉、表象和想象等等,直至出现了意识和思维等高级心理现象。

而要将它们深入到生活中来看待还是具有普遍的意义的,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用一句俗套的话来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生长在社会的环境中,所以有些问题就必须是我们要考虑的。例如学习问题,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是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再有就是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还有情感问题也是现在大学生所面临的。现代的校园已不再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心理充满矛盾各大校园因此每年都会有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的原因而跳楼或割脉的现象。所以我觉得应该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代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有的同学一旦缀入情网就不能自拔,强烈的感情冲击一切,学习同样受到严重影响。还有的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面对失恋的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一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

所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要遵守恋爱道德。大学生谈恋爱时,遵守恋爱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相互尊重恋爱自由、彼此忠诚,行为端正文明。举止文明,有分寸,不可随心所欲,无视社会公德。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关系。大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恋爱和学生的关系,正确处理恋爱与集体活动、社会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连爱与其他同学团结的关系等方面。肩负重任的大学生应处理好爱情与学业关系,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使青春更美好,更富有积极意义。正确处理恋爱挫折。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爱情是生活中美好的事情,但在恋爱中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在处理失恋的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爱情是美妙的,它教会我们许多的人生道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良好的爱情观,正确处理好恋爱问题,同时当遭遇恋爱困难时也应比较强的,能体现大学生素质的方法来解决,做到堂堂正正的恋爱大学生。

总之我认为现在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应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这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条件,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毕业后面对社会随之而来的更大的压力会让我们更加无从喘息。所以说在大学期间应该培养一颗健康强大的心理,无论将来遇到多大的挫折我们都将能够勇敢的去面对,这样我们才能成就一番美好的事业。

心理学论文15

内容提要:目前教育技术对学习的支持已经到了“无处不在”的程度,因此为学生安排和设置有效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而网络探究式学习环境中的心理环境又是学习环球瓣核心因素,心理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业习所产生的影响,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关键词:网络 探究式学习 心理学习环境

武法提博士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一般包括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非物质条件主要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我们认为,非物质条件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物质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环境,也可称为软环境,或精神环境,而物质条件一般是指物理环境,或称硬环境和物质环境。我们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教育环境中学业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在现代学习化社会中,心理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此,心理学习环境是第一位的,物理学习环境是第二位的,物理学习环境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必须通过心理学习环境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在关注学生的物理需要的同时,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搭建网络化的物理学习环境容易,因为面对的是物,而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心理学业习环境难,因为面对的是人。

近来,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网络技术的有效整合,已经初步地显现出巨大的综合性效果。网络探究式学习关键是探究,而非网络。实施网络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并不在于网络技术的运用,与其说网上的技术重要,不如说网下的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是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的关键,信息技术本身的教学意义是有限的,只是信息技术的单边参与不能自动地解决教与学的现实课题,也不能自动地产生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在此,“工夫在诗外”的内涵值得我们深思。另外,一系列的网络化学习活动必须在一个适合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心理环境之中运行,因此应该深入研究与人有关联的问题。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行为应该得到良好学习环境的有利支持, 这个学习环境就是我们要重点设计的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心理学习环境。

一、教学设计理念的转变──从“教学环境”到“学习环境”

在此我们提出的二元化命题,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命题假设,而是要强调一种理念的转变,这种转变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教育教学自身变革的需要。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以教师为权威的理念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发展的大好时机。以往我们过于关注教学环境的建构而大大忽视对学生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过于关注教授者的环境需求而忽视了学习者的环境需求,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学习环境。我们认为,如果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应该包括由学生自己决定要做什么、自己拟订学习计划及自己确定学习进度等。

在实施网络探究式学习时,学习环境必须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墨迹为自主自立的学习,从单纯重视学习的结果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重视教学内容的数量转变到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质量,从单一评价尺度到多元尺度评价从而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从封闭式学习转变到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学习,从学校中心的教学转变到终身学习。

二、设计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环境

1.提供给学生充分自由运用的学习时间,激发学生发挥潜能

如果说教师的支持对学生进行网络探究式学习具有重大意义的话,那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时间和对学习时间做适当的灵活性安排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为了设计出发挥个性、激发潜能的学习环境,在平时、周末及假期中,不宜硬性规定家庭作业的数量,只应做原则性规范,使学生有机会自主选择想做的事情。另外,由于探究式学习的特殊性,要求学生自主建立学习计划,确定研究主题,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有时会发生变化,会出现中途变换主题中研究方法的情况,因此对预定时间的灵活把握就显得十分重要。

以往基础教育的课时一般为45分钟,而且是固定不变的。这种不变的时间原则,不通适应网络探究式学习的需要,如果学生的活动是小组讨论学习,反复练习,实验,实地考察以及访谈等,那种硬性规定为45分钟或50分钟的课时就不适宜了。应该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适当采用15、25、75分钟等多种时段,灵活调整网络探究式学习的时间。很多网络探究式学习活动是在课余时间里进行的。

2.设计学生自我负责的环境

网络探究式学习的主题大多是由学生自己确定的,或是由教师提供备选课题,学生自由选择,并承诺完成时间,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自我负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主体意识以及主体能力。特别是在网络化学习的情境中,更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生获得了自主和自律,必须同时接受要求和责任的约束,这一点以前我们强调得不够,只是一味追求自主、自律和全作,而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网络责任的教育,学生并非只享受自主而不负责任。因此,网络化学习环境应该是以学生的自主与必要要求两个方面为重点。作为主体之后,学生能否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主体地位有效地自我发展,与其自身的主体能力有很大关系,没有主体能力就不能发挥主体作用,学业生的主体性就失去了意义。当然,如果学生提出了教师规定选择项目之外的替代方案,教师更应该鼓励和支持。

3.设计与社区共同学习、互相协调的学习环境

网络探究式学习可以突破传统学校的封闭式校园,打破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环境隔绝的现象,学生的学习环境可以融入社区,将社区的各类人员作为学习资源,从社区中收集大量探究性资料,作为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基础,通过交流、互动,使学生形成与社区共存共荣的态度,并转化为热爱社区以至更大范围的实际行动。

三、设计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学习环境

进行网络探究式学习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从全球性视角思考问题并作出价值判断,以全球性全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设计学习环境。

1. 设计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精神和拓展智慧技能的学习环境

网络探究式学习所具有的创新特性,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精神和提高学生智慧技能的问题。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应该将自己作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个性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的特殊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这里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协和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因此,我们应该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养成质疑习惯的心理学习环境。

2.设计开发共同生存的、具有多元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

应该设计有利于学生建立多元文化共存的理念,发挥文化多元性的环境,更应该设计超越文化差异而探究具有普遍性价值的理性和精神,这个环境应该可以提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作业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多文化共存社会的模式以及异文化之间碰撞的学习环境。学生所处的可以说是全球网络化时代,具有协调性、宽容性以及责任性等内涵的学习环境对于网络探究式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应用网络技术把学生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为他们创建有益地球和人类的共同体验学习的学习环境。

四、设计有利于网络探究式学习的策略环境

1.促进学习目的的统一化和共识化

各个学校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统一的学业习目标体系。在让学生学到什么,培养学生什么等基本理念问题上,学校的教师之间必须达成共识,由此才能为学生建权一个和谐统一的心理学习环境,教师也能有效地实现相互支持,取长补短。例如学生主体性发展主要应该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这四个特性就应该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使之能够自觉地在网络探究式学习的指导工作中贯彻这些理念,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一个适合于探究式学习的心理环境中进行活动。

2.追求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关联

应该说,学生所学习的每一个学科都有其明确的预期目标和内容,学生面对着不同的学科内容。如果学科之间依然不打破传统教学的学科壁垒,每个学科只考虑如何将本学科的知识内容系统、完整地教授给学生,很少有全面性、横断笥和综合性的教学,学生也就无法有效地获得统整的知识和能力,也就不利于展开探究式学习。一般而言,探究式学习不只是将知识的获得作为唯一目标,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教学和学习,问题则往往是综合性的,解决问题就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寻找各个学科的关联点,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

3.建构教师合作指导机制

由于网络探究式学习一般多采用主题式学习方式,比较淡化学科的界限,强调分科教学变领域教学,因此应该对现行的以班级教师制为中心的教师指导机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建立起一个教师协同合作的指导机制。传统学习环境中的很多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一作意识的形成,例如,教师单打独斗的工作已经形成,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尚未形成共识,有过创新进取行为但履遭挫折,少数教师心存安逸心态,教师之间人际关系淡漠,少数教师人格特性比较封闭,学校缺乏民主气氛,教师再说儿考核制度不健全等。我们认为教师的合作机制可以由三个主要步骤构成:一是共同构思探究主题,以共同理解原则和共同参与原则原则设计探究主题;二是进行合作实践活动;三是成功体验的交汉,应该增加目标实践体验的交汉机会,重视失败的体验,相互借鉴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教师协作教学的类型可分为五种,学科内协同合作,同年级协同合作,跨年级协同合作,各学科综合协同合作和主题式的协同合作。

4.扩大学生学习体验的环境范围

信息化环境中的信息形态不人仅仅是电子化的,同时非电子化形态的信息对于问题解决学习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网络化探究式学习不仅需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以作探究之用,而且还应该从其它方面获取信息。学生应该与具有丰富经验和科学知识的社会人士加强联系,与国际国内学校的广泛接触,从多方面挖掘探究主题、素材和活动内容,可以增进网络探究式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习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联系各方面的社会支持。另外,各种有效的社会设施也应该得到充分的利用,探究活动并不局限于校内,可以利用社区环境进行自然体验和社会体验。

5.鼓励教师和学生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师生能够有效自如地应用信息技术是网络探究式学习的首要前提,否则就会出现只有探究式学习而不见网络的情况,这样就与我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不相符合。可以说,网络探究式学习在应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收集、处理与交汉,例如学生共同利用网络观察日食现象、调查世界各地酸雨情况,通过网络交换共享资料,讨论研究成果等。这里提到的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往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往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低下,会直接影响到网络探究式学习的效果。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体会信息技术,才能有效地转变观念,所谓先有实践体验,才会产生观念。信息技术的观念不会凭空产生,不使用信息技术就不会产生信息技术的观念。因此,应该为学生和教师营造一个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氛围。

6.合理使用同龄与混龄小组学习增进脑力激荡

网络探究式学习当然强调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但同时也特别重视个性之间的相经作用,强调相互之间的脑力激荡、经验分享、相互支持的过程。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打破班级的壁垒,形成更加丰富的心理学习环境。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各种学习主题,通过同龄或混龄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逐渐加深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年龄层的相互学习,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不生提出建议,你年级可以减少尝试错误的过程,效果往往优于同龄小组的学习。

7.为学生搭建主动发表意见与探究成果的舞台

学生在网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收集、处理和发表信息的能力,而学生发表学习成果又是网络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环节。这里指的发表能力主要包括运用文字信息、非文字信息表达的能力,更应该包括运用各种信息技术表达学习成果的能力。一般而言,学生比较擅长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而经较惧握口头或肢体表达,但是在网络探究式学习中,要求学生必须灵活发挥多种表达学习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综合表达能力,它既需要学生的文字表达,也需要学生的将学习体验和感受以口头和肢体的形式表达,更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把学习成电子作品,用信息技术将各种学习素材或学习结果整合起来,并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自评学习成果,拥有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使学生对成长充满希望,更能增进人际关系的能力。

8.转变教学评价的标准

与接受式学习不同,网络探究式学习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态度和能力变化,而不是考试成绩或或分数评比,甚至可以扬弃量化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教师应该从学生活动或学习过程、报告书和电子作品、发表和讨论之中找出优点与不足,进行适当评价。网络探究式学习确实不能象一般学得以成绩进行量化评价,而比较适合于记述个人发展的内部评价,主要包括横向式个人内部评价和纵向式个人内部评价,注意记录和收集学生生探究过程的各种学习资料,如搜索过的网站,下载的各种资源,评价学生的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以及发表时使用的原稿、图表、照片、光盘、主页以及网络作品等,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进行学习档案评价。

参考文献

[1] 武法提 《基于Web页的学习环境设计》 《电化教育研究》 20xx.4

[2] 《探究式学习: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 《教育研究》 20xx.12

[3] 李坤崇 《综合活动学习领域教材教法》 心理出版社 20xx.12